前几年,我们苦于茶做好了,销不出去,只能当做老茶存放,原因是在当时福鼎白茶的**度不高,推广力度小。有一定的产量,但是没有打开销路。在当时,很多小经营个体户会低价大量抛售给外来茶商,以便维持经营。
当时市场标准还未出现,也没有有机茶、荒野茶的概念。和在市场里摆摊卖土豆、地瓜没什么区别,价格也相对较低,只知道销售的是白茶,仅此而已。
而这几年,福鼎白茶的**度提高了,影响力也有了。2016年福鼎白茶区域品牌价值更是以95.36亿元大大方方的进入农业区域品牌**强。
于是,对质量要求就需要更严格了。所谓“树大招风,”在品质、食品安全的把控上,福鼎白茶原产地决不能像这次“**炮轰普洱茶一样”授人以柄。所以实施了相应的“茶山改革”,普通茶园改有机茶园。荒茶野茶也被相应的推上台面。
随着有机茶园的管理难度加大,产量却只能维持在前几年的水平,品质提高的同时价格也相应人工、工艺、仓储、物流等成本核算中提高。但这些都不是重点,重点是品质提高了,茶反而变得难销了?
比方很多情况是,前期宣传时,顾客还饶有兴致,但一提到价格,便开始打退堂鼓。或者直接拉出某宝上的价格较低的白茶做对比。但如果细心观察,会发现,某宝上价格较低的白茶,尤其是“白毫银针”很多都不是原产地的公司销售。利用“月光白”冒充“白毫银针”的大有人在,行内人往往一眼就能看的出来,只有新茶客被蒙在鼓里,甚至为假货山寨品做辩护,从而质疑真正的“白毫银针”的价格。
首先,笔者就是茶农家庭出身,家族茶园约莫百亩左右。每年临近茶季节,都需按一天200元的工资聘请采茶工人。原因是“白毫银针”只采头春首一批芽,而春季茶树生长速度极快,若不抓紧时间,几天便能从“白毫银针”长成特级“白牡丹”。而按照福鼎本地“五斤茶青一斤干茶”的粗略计算,成本可想而知。还未不算上生产、工艺、搬运、仓储、物流等费用。
就像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上说过:“卖贵的商品不等于挣钱多,这世界上卖茶叶蛋挣钱比卖**挣钱的人也不少!”正是如此,价格高并不意味着赚钱多,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品质的保证。
比如,西湖龙井原产地的龙井茶和假冒西湖龙井的茶叶价格能一样吗?有机茶园所产的茶能和为了产量销路而不择手段生产的茶一样?答案不言而喻,想必心里多多少少有个账本。
品质、健康、原生态是我们福鼎白茶一块雷打不动的金字招牌,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品质,为了提高一时销量而损害整个福鼎白茶声誉。只有将高品质、**、无污染的福鼎白茶影响力扩大,使消费者能够对福鼎白茶这个品牌产生足够信任。而到那时,一切异议都将烟消云散。
上一条:会生活,不能少了茶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